保存桌面

耕作与栽培

期刊简介
QIKANJIANJIE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省级
  •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作物学会;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国内刊号:52-1065/S
  • 国际刊号:1008-2239
  • 出刊周期:双月
  • 级别:省级|中国知网全网搜录|万方数据全网搜录|维普网搜录
 《耕作与栽培》Tillage and Cultivation(双月刊)1981年创刊,是国内耕作与栽培学方面的唯一专刊,为地方性农业科普刊物,办刊宗旨:“繁荣和发展中国耕作栽培学,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振兴农业服务”。《耕作与栽培》主要刊登全国各地耕作制度改革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典型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工作方法,同时反映与之相关的良种推广、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田灌溉、农业气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农技推广工作的新经验、国外农业发展动态等。 《耕作与栽培》以应用为主,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人才,探讨和研究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重大技术改革,力争农业高产、稳产、高效率低消耗,新的栽培技术研究报告,试验研究报告,科技成果,专题讲座,知识介绍,工作方法和有关论文,译文,国内外农业科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 耕作与栽培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看详情]
投稿须知
TOUGAOXUZHI
提示:《耕作与栽培》投稿需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查重需低于15%。需要按照投稿格式进行撰写,论文可以先进行排版,整理好再进行递交。
《耕作与栽培》是中国耕作栽培学专刊,1981年创刊,1983年正式公开发行。由贵州省农作物学会和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本刊以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业管理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农民技术员为读者对象。以“繁荣和发展中国耕作栽培技术,促进农业科学进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振兴农业服务”为宗旨。坚持以应用为主,普及和提高的原则。本刊设有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发展研究等栏目。欢迎国内外农业科技人员勇跃投稿。投稿要求介绍如下:
1稿件要求
1.1基本要求
来稿应有创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数据可靠,文字精炼。
1.2文稿书写顺序
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单位与邮编,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正文,参考文献。
1 3作者简介
重要论文第一作者需在首页左下角作简介,其编写格式为[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一),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例:[作者简介]:周贤君(1964-),男,副教授,从事农业生态学研究。
1 4正文标题分4个层次
层次编号采用阿拉伯数,两个层次间加圆点,圆点占半格,加在数字右下脚。一级标题屡次用1 2……;二级标题层次用1.1 12……;三级标题用1.1.1,1.1 2…;四级标题层次用1.1.1.1 1.1.1.2……;标题末不加标点。如在各层次中需要分条叙述时,用并列叙述条文的编号(1),(2)…或a,b……,均应左起空2个字,在编号的圆点之后空一个字再写内容。
1.5英文
请对文中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图表标题进行英文翻译,如不会英文翻译,可收费代为翻译。
1 6项目来源
有项目支撑的文章,需在首页左下角注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1.5插图
要精选,切忌与文字和表重复,置于正文的自然段内,用线段比例尺,图序、图名、图例、图注置于图下,用洁白纸或聚脂薄膜清给,码只需用软铅笔批注。用全国地图作底图时,须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地图版本绘制,不得违背国务院(1993)120号文件规定精神。
1.6附表
请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序,表题居中,置于表上,表注在下,表两边勿画边线,表中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
1.7符号
科技期刊编排标准、规范要求,凡表示物理量,数学中表示一般函数、点、线、面、无量纲参数符号以及各种变动性数字;生物学中属种拉丁文学名(应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卖词间隔,应严格按规范书写)i化学中的旋光性、构型、取代基的位置符号等,作者应在其下画一波线。
1.8计量单位
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严格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各专业部的有关补充规定。应认真核对新旧计量单位的换算。
1.9注释
(1)在文稿首页地脚注明交稿日期,论文如属基金资助项目,务毖说明:(2)正文注释上角用1)、2)标注,将注释内容置于当页地脚;(3)图、表注释用①,②…标注,并置图、表之下。
1.10方程式
提行书写,居中,上下需留适当空白,长式转行时,应首行在“=”、“一”、“>”、“<”等关系符号处转行;其次可在“×”,“÷”,“+“,“一”符号处转行,符号留在上行末,转行后与上行关系符号后的第一个字符对剂:不得已时可考虑在”∑”,“II”,“∫”,“d/d x”等运算符号与”lim”,“exp”等缩写字之前转行,但绝不能在这类符号之后立即转行。
2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只列出作者主要查阅、引用过的,且在正式书刊上发表的文献(非公开发行的,用脚注表示),正文中出现时用[1],[2] ……注于右上角;“参考文献”中也用[1],[2] ……顺序标注,其格式如下:
2.1专著格式
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2连续出版物格式.
作者,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1]李殉,苗立新,刘忠卓,等,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北方水稻,201 2,43 (1):78-80.
[2]冯跃华,免耕直播稻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戚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2(11):1729-1731.
3文责
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可对稿件作必要的文字和技术性修改。
4联系方式
作者应在文稿最后写明详细通信地址、电话、Email。
5投稿
在线投稿。
6稿件处理
来稿经专家审查,编委讨论同意发表,方可录用。著作者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编辑部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恕不退稿,切勿一稿两投,若发现一稿多投,或强烈要求撤刊,需支付编辑部改稿与排版损失。凡被我刊采用的稿件,须收取一定数量的改稿费与版面费。
7稿费
凡被我刊发表酌稿件,酌付作者稿酬,并赠送1册本期刊物。《耕作与栽培》编辑部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镜像系统中、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在中文科技数据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耕作与栽培》期刊全文,3个单位的著作权使用费含在《耕作与栽培》期刊支付给作者的稿酬中,由《耕作与栽培》编辑部一并支付。作者向《耕作与栽培》编辑部提交文章发表并未特殊声明的行为视同意。
 
[查看详情]
精品论文
JINGPINLUNWEN
2022-05-19葫芦科或茄科作物的土层深厚的土地
摘要:1.2 选地 土壤选质地沙壤土和壤土为好,保水保肥通气良好,有利于哈密瓜根系生长发育。3-5年未种植过葫芦科或茄科作物的土层深厚的土地。土质均匀一致
2021-03-22研究玉米//马铃薯产生的综合效应
摘要:1.2 试验方法1.2.1 试验地情况试验地位于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北纬4916',东经12043',寒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5~-1℃,年有效积温1700℃~1850
2021-03-11土壤pH均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摘要:2.1不同处理方式对产量影响随着天脊肥调理剂或生石灰的施入,不同处理之间2015-2019年间的产量表现出明显变化(表1)。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天脊调理
[更多论文]
相关评论(0
XIANGGUANPINGLUN